组织担当是粒“定心丸”
更新时间:2025-08-14 09:13:10 浏览量: 来源:人民网
姚雪 毛宇轩
2025年08月13日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形成“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个人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性循环,让实干者吃下“定心丸”,卸下“怕犯错”的思想包袱
近日,某地纪委监委通报的一起干部容错免责典型案例引发关注,经调查认定,该干部在推动改革中因大胆探索出现工作偏差,但鉴于其出于公心、程序合规且主动纠错,最终不仅获得免责还予以晋升。该案例生动诠释了容错纠错机制的制度温度,为不少干部打了一针“强心剂”。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发展与时俱进,老办法不能解决新问题,必须树立创新思维,大胆干事、攻坚克难,才能打开新局面。然而,开拓创新有风险,“摸着石头过河”可能会踏错一步。现实中,有的干部怕出错,以“难度太大”“没有先例”“再等一等”为理由推诿塞责;有的怕问责,消极对待工作,干事畏首畏尾,宁愿不干事也不愿担风险,导致创新举措在犹豫观望中搁浅,发展良机在层层请示中错失。
让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要强化组织担当,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少一些求全责备的僵化思维,营造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干事环境,保护作风正派、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给予总结经验、重整旗鼓的机会,真正为担当者硬核担当、鼓劲撑腰。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旗帜鲜明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通过组织为干部担当,推动干部为事业担当,形成“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个人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性循环,让实干者吃下“定心丸”,卸下“怕犯错”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敢为人先,充分释放干部队伍的创造活力。
容错不是纵错,更不是胡乱作为、逃避责任的“挡箭牌”。要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明确容错边界,针对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清晰可操作的负面清单,细化区分“探索性失误”与“违规性越界”,划分“公心”与“徇私”,警惕将容错机制异化为“免责通道”,防止本应被追责的错误行为“金蝉脱壳”,让容错真有用、真管用。
(责编:王珂园、王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