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期刊

人社部最新回应!2025年这类人才优质就业!

更新时间:2025-04-22 10:37:15  浏览量:   来源:  

  前不久,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今年将强化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研究出台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政策文件,合理提高生产一线技能岗位的薪酬标准;推动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未来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揭示了当前部分热门行业面临人才需求不足的问题。对于时代中的每个人而言,持续学习前沿技术、培养跨领域的能力,将是抓住一切机遇的关键。

  技能人才不足,众多岗位“告急”

  近年来,国家加快产业升级,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急需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因此对科技研发、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依赖显著增强。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技能人才缺口达2000万人以上,但我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仅26%,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6%。且随着信息技术加速迭代等多重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剧了高水平技能人才的短缺。当前,众多岗位已经出现了人才缺口。

  麦肯锡《2023年人工智能人才趋势报告》指出,中国AI核心人才缺口达500万;人社部《2023年大数据人才需求预测》显示,中国大数据人才缺口超230万,数据分析师岗位供需比达1:7;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数据:2023年国内网安人才缺口达150万;中国信通院报告:2023年云计算领域人才缺口超150万;中国工信部数据显示,区块链核心技术人才缺口超75万......

  去年,上海、广州、北京市人社局陆续发布人才需求目录,都把目光聚焦在符合本市重点发展方向、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如人工智能训练师、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人才。湖南、湖北等经济大省互联网营销师、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等技能人才也进入紧缺人才目录。

  众多数据表明,当下我国技能人才出现明显缺口,尤其是数字技能人才已成为影响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些专业,薪资高、前景好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了2030年之前,就业人数增长最快的三类工作,其中之一就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工作岗位,主要跟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相关。包括软件和应用开发人员、智能制造技师等,这也是增长空间最大的一类职业。

  脉脉高聘人才智库的数据显示,云计算、搜索算法、大模型算法、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开发、反欺诈——风控算法5个岗位连续2年位列人才紧缺度前十。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5AI技术人才供需洞察报告》显示,近一年最稀缺的AI技术人才岗位是算法工程师,人才需求占比超67%;其次是图像算法、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

  岗位的增加,促进相关专业就业利好。

  近年来,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人才需要,众多院校开始了扩招,增加新兴技术专业。根据麦可思信息,截止到近期,已经有近20所高校官宣扩大招生规模。从各校扩招声明来看,国家战略发展相关的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智能制造等是重点扩招领域。

  数字经济已经在国内掀起了一波技术需求风,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人才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多地已经开始重视人才培养。新的人才需求也代表了新的就业增长点,相关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薪资支付能力也较强,未来前景可期。

  高质量发展的“列车”已启动

  未来的就业市场可能不再有“终身保险”的专业,但技术变革的确定性可以为职场人指明方向。所以,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时刻关注政策风口,培养可迁移能力,提前锁定职业通道。

  北京八维研修学院一直在做的就是帮助万千青年提升数字技能。为了让学生学习到前沿的技术,结合国家政策导向,紧跟行业技术发展,以年为单位升级迭代课程体系;根据就业需要,2025年全面升级多个专业方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就业品质,全力托举每一位学子,助力他们实现优质就业目标。

  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标准,以优质就业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开发原则,致力于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为此,北京八维研修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与一纵名企、大厂达成深度合作,开展一系列实训、实践活动,打通实训、实习、就业全链条;不断升级、完善实训平台,引入更多前沿技术进入课程体系,为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建设出了涵盖众多热门实训项目,能够对标国家标准化的庞大实训项目库,通过大模型帮助学子“逆天改命”。

  人社部此次政策释放明确信号,说明了未来技术密集型行业薪资增长将成为长期趋势。

  而大家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较好发展,实现优质就业目标,需要主动适配国家战略方向,持续学习。未来的赢家,一定属于那些既能深耕专业“护城河”,又敢跨出舒适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