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媒风采  >  教育的核心,就是塑造孩子的生命力

教育的核心,就是塑造孩子的生命力

更新时间:2025-01-10 14:24:19  浏览量:   来源:  

  

  生命力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精神力量。

  人的能力包括学习力、创造力、思维能力、体力等都来源于旺盛的生命力。一个精力旺盛的人,才有可能去创造,去突破,去挑战,从而与众不同。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生命力呢?

  01好心态成就好未来

  有位哲人说:“好心态就是你的主人。”

  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往往,积极乐观的心态,能成为披荆斩棘之利剑;反之,则让人消极沉沦。

  之前曾听到过两个卖鞋的推销员故事。

  两位欧洲人第一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面对赤脚行走的非洲人,第一位推销员看到的尽是绝望:“这些人连鞋子都不穿,我的鞋子怎么卖出去?”而另一位推销员看了光脚的人后开心地笑起来:“哈哈,这里竟然没有人穿鞋,我的市场大到无法想象。”后来,他不仅用智慧和努力改变了非洲人的生活方式,还成就了一段财富传奇。

  选择积极,就选择了无限可能;而选择消极,则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徘徊。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要教育孩子乐观向上,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多用鼓励的话给孩子赋能,多赞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非只关注结果。

  02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作为社会的一员,没有人能孤立于世外,社交是生存的必需,对孩子而言亦是如此。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自从世界上出现人类以来,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而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有很好的社交技巧,这是成功的前提。”

  也许很多人此时会想起《水浒传》中的宋江,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但是他却能在乱世中呼风唤雨,笑傲江湖,让那些行侠仗义的武林高手为他出生入死,两肋插刀。这就是他强大的社交能力的体现。

  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上高中的女儿周末想跟同学出去玩儿,爸爸却怕她结交不良少年,非要跟着她,让女儿非常生气。做为父母,该出手时要出手,该放手时也要学会放手。如果你怕这怕那,总是把孩子禁锢起来,不让他出去与同龄人交往,就没有自己的圈子,更无法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在孩子成长的旅途中,家长要学会得体的退出,让孩子学会自主决策、自我负责,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03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们遵循着统一的教材设置。既定的知识点,标准化的考试,同质化的环境中,让很多学生原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逐渐被消磨。

  培养孩子,不光是为了让他符合某种标准而存在,而是应该让他成为他自己。如果当初,爱迪生的母亲没有允许他退学,成为那个另类的孩子,就不能成就一名伟大的发明家;如果当初,乔布斯的父母没有支持他对电子学的痴迷,而是强迫他遵循传统的教育路径,或许我们就无法见证苹果公司的诞生和个人电脑革命的到来;如果当初,海伦·凯勒的家庭没有为她寻找特殊的教育方式,让她能够克服失明和聋哑的障碍,世界可能就会失去一位激励人心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作品,更不是标准教育下的做题机器,家长应该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勇敢发问,积极尝试,大胆表达,在人生的舞台上独树一帜。

  03给予孩子关爱与陪伴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高质量的陪伴。

  综艺《新鲜陪伴记》中有一句话:每天陪孩子一小时,到孩子18岁时,陪伴时光也只有9个月,但这一小时足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为什么陪伴如此重要?

  国家新闻出版署曾发过一则纪录片,其中提到那些沉迷网游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缺乏父母的陪伴。

  很多优秀的孩子,其成长经历中都有父母的身影。

  清华才女武亦姝小学时的成绩并不突出,但是父母坚持陪她阅读,玩诗词接龙的游戏,从而才让她成为一名出口成章的“才女”;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每周必须坚持接送女儿两次;谷爱凌的妈妈每周都会开车8小时带她去滑雪……

  哈佛大学有一项持续了80年的研究显示,童年经常和父母玩耍的孩子,成功率更高。成年后,这些孩子也会拥有更积极的亲密关系、人际关系等。

  研究表明,被家长认真陪过的孩子,心理更加健康、阳光,面对未知和困难,他们更有勇气去面对和挑战。所以,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请家长多一份耐心,你的每一份付出都将成为孩子未来的光。

  一个有生命力的孩子,应当勇于接纳未知的挑战,勇于拥抱世界的变化,勇于追寻梦想,超越自我。因为他们身后,有父母的支持、鼓励和爱,更有学校的悉心培育,老师的耐心指导。正是这份爱,才让他们成长路上无畏前行,把每一次挑战都当作变好的机会,最终活出自己的精彩。



文章来源于八维星空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