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期刊

自律就能战胜拖延症吗?答案是未必!

更新时间:2025-07-15 10:26:11  浏览量:   来源:  

  拖延,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到遇到困难时的不想面对,小到家务事拖到迫不得已时再去做。总之,能拖则拖,直到拖无可拖才匆忙完成,交出一份并不完美的成果,然后陷入“下次一定不拖延”的自我批评中。因此,网络上充斥着“自律”之声,似乎做到自律就能战胜拖延症。实际上,只有找到拖延的真正原因,才能有对应的解决办法。

  焦虑造成拖延

  大多数人一旦开始拖延,焦虑就会相伴而生。然而,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焦虑,才导致拖延。

  在完成一项任务前,有些人总想着:

  “万一最后没做好怎么办?”

  “如果我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么我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迟早要面对失败,倒不如不要开始。”

  这些沉重的想法让我们感到焦虑,也让人产生自我怀疑,导致无法进行下一步,于是不断拖延,直到产生更加沉重的挫败感和焦虑感。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焦虑呢?

  原来,在任务还没开始前,“畏难心理”让我们不自觉地把困难放大了。这个时候,你不妨试着专注当下,不必过度担忧结果。并且,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可以”“我能行”。当你真正开始去完成这项任务时,会随着进度的推进而增强自信,那些曾经觉得难以完成的事,也会逐渐迎刃而解。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你放心大胆地去做便是,再高的山峰也定能翻越。

  或许你是完美主义者

  很多人拖延,是因为总想把事情做到最好。这种人通常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希望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能符合他人期待。正因为如此,导致他们在做事情时变得踌躇不前,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坚决不行动。

  因追求完美而导致的拖延症,有办法解决吗?

  当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你需要放下对自己的苛求,放手去做就好。因为,比起做得完美,完成一件事更重要。

  或许你会担心,万一做得不够好,别人就无法给你好评。但是,你要知道,人无完人,更何况世界上没有多少人在乎你做得如何,只有你自己在乎。

  别人的差评并不重要,关键是你不要给自己差评。

  “我怎么这么笨”“怎么总是拖拖拉拉”“敷衍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诸如此类的负面评价,表面上听起来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却暴露出其内在逻辑是“不允许人犯错”。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面对任务,你可以这样对自己说:“我可以正确,也可以犯错;可以把一件事做得很好,也可以不用做到极致。但只要做了,就是好的。”放松心态,事情自然能做好。

  适度拖延,做自己

  有些人的拖延症,并不是前两个原因导致的,而是单纯因为“不想做”。很多人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学着不喜欢的内容,但却不得不让自己像“打了鸡血”一般,表现得主动积极。一旦完不成某项任务,就要自我责备“不自律”,这显然是不对的。

  这种时候,你应该放下“自律”的想法,优先照顾自己的感受,换个角度想:万事以“我”为主,以“我”为先,面对不想做的事,可以选择积极完成,也可以选择先放一放,让自己试着喘口气,做回真我,再来面对。

  拖延不是目的,而是另一种放松的手段。当你足够放松,“不情愿”的情绪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能慢慢接受眼下的任务,并且积极完成它。

  当然,还存在一种情况:有的任务你拖了很久,依然不愿意面对,这可如何是好?

  记住,有些事,拖着不做并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更不会世界毁灭。但是,你要面对的是不做这件事带来的后果。想到这里,你就会咬咬牙,坚持把它做完。

  正如网友们所说的:“最后期限是第一生产力。”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即使你有很严重的拖延症,也会想方设法完成它。毕竟,比起完成这项任务所带来的痛苦来说,承担它的后果更让人无法接受。

  写在最后

  我们总以为自律就能战胜拖延症,实则不然。导致拖延症的原因有很多种,只要你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就能早日找回生活的掌控感。如果短时间内难以战胜,也不必过于苛责自己,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做好自己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