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维提醒:你可以不在乎成绩,但是必须重视学习
更新时间:2025-07-28 15:48:47 浏览量: 来源:
寒窗十年,一朝卸甲。此刻的你或许只想长舒一口气,以为这场漫长的跋涉终于到达终点,其实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大学不是努力的尽头,而是自我升级的起点。要知道,学历会过期,而知识却在不断迭代,唯有持续学习,才是你一生的底气。
成绩会过期,学习能力不会
我们总能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故事:某985高材生带着光环毕业,却在职场沉浮数年黯然离场;而另一些学历平平的人,却通过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最终在行业中站稳脚跟,甚至成为某领域的专家。
这不禁让人思考,当时代抛弃你时,文凭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29岁之前还在爵士酒吧打工,某天突然萌生写小说的念头。他后来回忆那段时光:“我像在黑暗的河流中摸索前行,完全不知道方向。”后来,因为不断地坚持并突破自我,让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常客”。
很多过来人都称,当你走向社会,走上岗位时才发现,生活和工作中每天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而学校教的那些“标准答案”在真实的职场挑战前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时代,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才是你职场的“保鲜剂”。
学习是改变命运的起点
前两天,一个挖煤小子逆袭成博士的故事撼动全网。
他来自小山村,从小跟着父亲下煤窑挖煤,经过两次高考考上了专科,一路专升本、考研、读博。高中毕业后,为了继续求学,同时减轻父母的负担,每个寒暑假,都在外打工挣钱,干过的行业也超乎想象:在上海电子厂做过车床工,在焦作化工厂建筑工地绑过钢筋,在邯郸高速公路上铺过沥青,在晋城煤矿打工时扛过炸药,上学期间曾无数次在学校附近的饭馆、小吃摊打小时工,倒过垃圾,扫过地,干过最脏最累的活。
2018年,研二时才拥有了人生第一台电脑。而这唯一的“奢侈品”,也是他日复一日省吃俭用才“抠”出来的。无数人看着他的经历感慨:知识改变命运,在此刻具象化了。
而这一次次特别的打工经历也成了他论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井下的每块岩石都成了他论文里的数据,电子厂的螺丝化作了他论文中“设备可靠性”章节的依据,因此他的论文也成为全网最动人的篇章。
特殊的求学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也成为他探索世界的动力,改变命运的星光。
英国生物学家珍妮·古道尔没有大学文凭,却因为对黑猩猩的长期观察,改写了人类对灵长类动物的认知。她曾说:“重要的不是记住标准答案,而是保持观察和提问的习惯。”
所以,那些只会应付考试的人,终将被时代淘汰;只有保持探索欲的人,才能在生命的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别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努力
人民日报曾发文:“学习不只是学生时代的事,而应该作为人生的常态,成为每个人一生的习惯。”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钱钟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他学富五车,精通八国语言,经史子集信手拈来。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钱钟书这些所谓天才的背后,其实更多来自手不释卷的坚持和努力。
钱钟书大学同窗许振德曾这样描述:“在校时,他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欧美名著,交互行之,四年如一日。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巨册,且奔且驰。且阅毕一册,必作札记。”
因为频繁地笔记,钱钟书家里的铁箱、木箱、纸箱、麻袋,甚至连枕套里,都塞着他的笔记。
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都是他一条一条摘录,日积月累的心血所成。
所以,在大家仰慕的成绩背后饱含着他一日日的努力,一寸寸的耕耘。
有位名人曾说:“教育的本质是遗忘学校所学后剩下的东西,”那些看不见的学习,在探索中形成的思维习惯,在困境中练就的韧性,在反思中重构的认知,都成为你遇见更好自己的光。
成绩单终会泛黄,但学习的能力永不褪色。
你可以放下对分数的执念,但永远别放下对世界的好奇;你可以没有学历,但是不能没有能力;你可以放下书本,但是永远都不能放弃学习,因为生活这场大考,从不提供标准答案,却永远奖励那些持续探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