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媒风采  >  北京八维研修学院:强大的孩子从不着急、不纠结、不内耗开始

北京八维研修学院:强大的孩子从不着急、不纠结、不内耗开始

更新时间:2025-11-08 09:11:05  浏览量:   来源: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很多事本身不严重,但因为慌乱,反倒让事情变得复杂棘手。越是急躁,匆忙之间,就越容易出现疏漏。

  真正厉害的父母,从不着急,他们不催作业,不比才艺,不焦虑排名,仿佛手握一份静待花开的从容,以足够的耐心鼓励孩子找到自己的节奏,慢慢前行。

不着急是一种远见

  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不着急”不是躺平或懈怠,而是一种深谋远虑的“长期主义”思维。孩子的成长如同树木的年轮,需要一圈圈积累,懂得为长远目标持续耕耘,而不应为眼前的快慢得失所困惑。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项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的伟大发现,其研发过程却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课题始于1969年,在科研条件极其艰苦的年代,屠呦呦带领团队翻阅大量古代医书,筛选了上百种中药,经历了190多次失败后,才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课题从启动到获得诺奖跨越了整整46年。她曾说:“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她把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这项寂静的事业,最终用一辈子的坚守,换来了人类的健康福祉。

  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不必强求一朝一夕的飞跃,只要方向正确,每一步的努力都在为最终的辉煌铺路。

不纠结是一种豁达

  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并非从不遭遇挫折,而是拥有迅速“翻篇”的能力。他们懂得,对于无法改变的过去和无足轻重的小事,最好的态度是放手。

  有位禅师在一张白纸上用笔点了一个黑点,举起纸问弟子:“你们看到了什么?”

  所有弟子都不假思索地回答:“一个黑点。”

  禅师缓缓说道:“为什么你们的目光都只凝聚在这个小小的黑点上,却忽略了它背后这一大片洁净的白纸呢?”

  简单的故事,映照出许多人的思维惯性。我们常常会因为生活中一点不如意而纠结,却忘记了诸多美好的瞬间和可能。

  教育孩子同样如此。

  事情做错了,可以改正;比赛失败了,可以再来。一时的失利不代表生命的全部,只有学会对过去释然,才能迎接明天的精彩。

不内耗是蓄积能量

  有的人总是想法很多,行动很少,计划很慢,起步艰难。

  一个强大的孩子,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将所有宝贵的时间用于奔跑。

  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家瓦伦达,在一次至关重要的表演时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回忆说:“我知道这次会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在不停地想‘这次太重要了,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如何做好表演,从不去想后果。”

  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那些总是内耗的孩子便是如此。在考试前,想得不是如何复习,而是“考不好怎么办?”在演讲前不是背稿子,而是想“出丑了怎么办?”这种对结果的过度焦虑,耗尽了他们对行动的全部能量,结果大多不尽人意。

  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做事前降低对结果的期待,享受过程,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是惊喜。

  孩子的强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环境浸润与悉心引导中逐渐养成的。作为父母,我们无法扫平孩子人生道路上所有的障碍,却可以培养他们穿越障碍的心力,这份心力正是父母给予孩子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新”方向,解锁就业新潮流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生产方式,而影响行业发展的并不完全是技术本身,还有掌握技术的人。据麦肯锡调研,超过70%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数字化人才的短缺。所以越早学习智能制造相关技能就能更快进入行业积累经验,不仅能抓住行业发展的第一波红利,还能成为行业发展的先行者,获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北京八维研修学院打造了多个前沿专业方向,行业覆盖了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包括:游戏专业元宇宙方向、游戏专业鸿蒙方向、云计算专业、人工智能专业计算机视觉方向、人工智能专业自然语言方向、物联网专业、大数据专业等。

  北京八维研修学院多年来,秉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标准,以优质就业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开发原则,进行课程内容、实训项目的开发与建设。2025年推出20.1课程体系,紧跟行业趋势,全面向AI再升级,11个专业方向重点升级了45个AI项目,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金融、电商、教育、游戏、文旅等十余个行业,满足不同学子多元学习需求,让学生们在热门实训项目中高效成长,成为企业争抢的技术人才。

  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而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北京八维研修学院通过不断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智能制造领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缓解行业用人问题贡献一份力量。

  当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精准装配零件,当AI质检系统以0.01毫米的精度扫描产品瑕疵;当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大关,中国制造已经开始向中国智造跃迁。

  这不仅是挑战,更是属于技术人才的时代机遇——那些拥有前沿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制造业的“香饽饽”。这场由政策、技术、人才共同驱动的变革,终将让中国制造在智能化的跑道上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