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校报  >  北京八维研修学院:与机遇同行!选对赛道,才能赢得未来

北京八维研修学院:与机遇同行!选对赛道,才能赢得未来

更新时间:2025-10-22 11:12:01  浏览量:   来源:  

  金秋时节,正值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与此同时,一组沉甸甸的经济数据率先出炉,瞬间吸引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增量超过35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而制造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这意味着什么呢?

  某权威媒体指出:年轻人,要关注和参与“十五五”规划,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

与国家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我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五年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步走”战略安排的第一步。“十五五”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习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在上海,他指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河南和山西,他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路子,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早在今年6月,工信部明确提出将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旨在打造智能制造的“升级版”。这一行动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从局部试点走向系统化推进,制造业的研发、生产与供应链管理逻辑正在被AI技术全面重塑。

  因此,“十五五”期间,制造业依然是中国经济中的强大引擎。而且它必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演进,这也将导致重复型、体力型的流水线操作工需求持续下降,而能够操作维护工业机器人、进行工业大数据分析、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流程化的“数字工匠”“工程师”和“绿色制造专员”等新岗位的需求呈井喷之势。

  产业升级本质上也是人才结构的升级。年轻人要想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与国家同行,与时代同行。

唯有创新才能抢占未来先机

  习总书记强调:“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国家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建设,创新历次五年规划之最。人工智能专利全球第一,平均每11小时就能诞生一家人工智能企业,深度赋能千行百业。上海、北京、武汉等20多个重点城市建成量子通信城域网络,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网络,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成为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聚集地。

  依据人社部与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计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70%的岗位要求技能与学历双认证,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缺口巨大。比如AI技术人才,国内缺口已突破500万,2025上半年AI技术人才整体紧缺指数(TSI)达2.30,处于高度供不应求状态,其中搜索算法、推荐算法等细分领域人才缺口更为突出 。

  面对人才短缺的现状,企业不惜重金招揽贤才。某招聘平台发布的2024年应届生招聘报告显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领域高技能人才起薪高达40-60万元,核心岗位的年度总包甚至可逼近百万元。

  庞大的市场需求与人才缺口,为职业教育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职业空间。

与国家同频共振,才能赢得未来

  “十四五”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就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为技能人才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赋予技能人才更高定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技能人才成长擘画清晰蓝图。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累计发布72个新职业,覆盖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行业。就在近期发布的17个新职业中,超过半数与新技术、新产业直接相关。其中,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孪生应用工程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新职位备受关注,也让年轻人看到未来职场的诸多可能性。

  智能时代,技术人才不再是单一技能的“操作工”,而是复合型、创新型、数字化的技能精英。他们手握技术,但更懂得用技术去思考、去创新、去解决系统性的问题。

  北京八维研修学院在职业教育领域深耕多年,专业方向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游戏等,均为当下热门的领域。2025年,北京八维研修学院进一步推出20.1课程体系,集中发力百大高薪项目、2025新热提薪项目、2025重点保薪项目,建立20.1卓越工程师强训体系,打造具备专业技术、软件设计、工程优化、项目讲解、前瞻创新能力的五边形IT战士,一站式提升就业率、就业薪资、就业稳定性三大指标!

  “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年轻人应主动拥抱产业变革的机遇,与国家同频共振,与时代双向奔赴,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找准自己的坐标,顺势而为,行稳致远。